知识专业站
昨天晚上在庠序学社之中,与一位朋友聊天,最后聊到了信仰,宗教等问题,很有必要和大家说一说,现在我把我们两人的对话录下,供大家阅读。
破云晓(以下简称破)
丘八涵霖(以下简称丘)
破云晓:那么你界定的信仰,是什么呢?
丘:有一定的目标,有一定的宗旨,有一定的规范,有一定的底限,有一定的坚持
破:很简单,信仰就是三观,有怎样的三观,就有怎样的信仰。
信而仰之,仰而行之,所以每个人都有信仰,有的人信仰金钱,有的人信仰权力,有的人信仰鬼神。
***的信仰就是为人民服务,为人民服务,则是超道德的一种体现。
中国人的信仰,儒家的是先王之道,也就是信的是自己的先人。
儒家有三大信仰,诸天星辰,山川丘陵,以及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之人,这个信仰,记载于《礼记》
这是中国大多数人的信仰,而他们的道德标准,也是儒家的一套,最根本的就是孝。
道教主要教义,主要以儒,道两家为主,祖天师张道陵在入道以前,就是大儒,所以入道建立道教以后,也基本上遵循这儒道两家的思想,实行他们的道德标准
用儒道两家的思想,建立自己的三观
而后到了宋元时期,王祖建立全真,则是吸收了佛家一大部分教义,尤其是加入佛教禅家思想,以出家修行,出家其实是违背儒家思想的,隐居可以,但是出家则不行,这是儒家所不认同的,道家经典典籍,记载的也不多,所以全真更像是佛教禅家,失去了道家的特色,虽然全真丹功是一特点,但是在思想上,建立三观上,信仰上,已经和佛教差别不大了,最主要表现是出家,这个和儒道两家思想背道而驰。
佛家的信仰基本上是释迦牟尼建立起来的,虽然在后来的修行之中,融入了很多婆罗门教,道教的法术,但是总得来说,佛教的信仰,即佛教徒的三观,则是释迦牟尼建立,这个要分开。
佛教信仰,主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,上座部我们称之为小乘佛教,主张自我成佛,大众部我们称之为大乘佛教,主张普度众生。
泰国,缅甸,我国云南等地,都是上座部。
我国汉传八宗,藏传四宗(也有说六宗)则属于大众部
这是虽然目的都是成佛,但是在行事和建德的三观上,则有明显的区别。
就是自我隐修和普度众生。
需要指出的是禅宗的修行,在如今中国佛教之中,汉传大多是禅净双修,藏密很多。
现如今我们的修行,有很大部分都是修灵,也就是不再注重建立三观,而是通过他们的修行,“我”身前或者死后,会得到什么利益,现如今三教皆有,但是儒教几乎已经退出了这个斗争场,因为儒家擅长的是建立三观,也就是在信仰方面的建立。
丘:哪个更重要一些呢?
破:你自己觉得呢?
丘:当然是三观,但见效慢,难!
破:为什么是三观?
丘:基础和方向,就像有种说法,一类人,有德有才,二类人,有德无才,三类人,无德无才,四类人,无德有才。
破:非要学习儒释道三观,才是有德吗?如何界定有德?
我引导你从看山是山向看山不是山走,按照我的这个思维,用自己的思考去走。
丘:我是凡人,我要按世俗和所受的教育和约束理解,什么是德。
我能说忠于祖国,忠于人民么。
破:为什么忠于这些,就我们就有德了呢?
丘:至少能让国家统一,不受外敌侵入。
破:对,如何建德,忠恕而已,这是仁的基础,也是德的基础,而你的这一个思想,是从哪里来的呢?
这是你的三观,也是你的信仰。
而这个思想,是从儒家思想里面出来的,如果没有儒家明确提出来,我们不去实行,那么我们就不会知道这样的一个概念,而这个概念,建立了你的价值观。
我为什么要引导你,就是从不知道为何这样做,也就是迷信,到怀疑、验证,到最后,“我”为何要这样做,有一个明明白白的答案
丘:我觉得我迷信,但又不认可,呵呵
破:所以,迷信不一定不好,但是迷信容易被迷惑,心不坚定,也就是三观的建立上,容易被其他外物印象,我们信仰越来越坚定,也就是我们三观越来越坚定,最后建立起一个固定的哲学模型,作为我们自己一生的行事行为准则,这就是坚定的信仰了
你自己的思想观,你不知道为何我要按照这样做,这就是迷信,这里的迷信是一个中性词
这就是整个信仰的建立过程
既然说完信仰的建立过程,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,看,信仰的建立,和修灵的关系,哪一个重要。
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,需要两样东西,一个是三观,这是精神上的东西,一个是才,这是物质方面的东西,两者分不开
再来说你说的四种人,于我们整个社会来说,修灵重要,还是建立一个正确的三观重要,于人类社会来说,应该是保证全人类的最基础利益最为重要,也就是说,不以“我”方利益而伤害“他”方利益,保证整个团体,不仅仅是人类,乃至于全自然界的利益。
但是为什么呢?
丘:可那是不可能的,现在的贸易战就是个例子
破:是的,不可能的,但是我们能不能向这一个方向发展呢?
这是中国的超道德思想,即使不可能,我们也要尽最大的可能去做。
是不是这样呢?
于我们个人来说,这句话是不是就是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呢?
这就是建德,这也就是中国的道德观。
丘:如何自保呢?
破:这就牵扯到修灵体系了,因为道教的修法,其最主要的一个目的,就是护道,就是自保,修灵体系决定了死后的形体,比如说道教丹功,出阳神以后,就可以精神不死,修灵,其实是一个物质基础,或者说,他是属于才的一方面。
我不说修灵体系,一个方面是接触的资料比较少,还没有进入更高的一个层次,一方面我们只要知道修灵体系的作用和目的是做什么的,这个就可以了。
现在就是德和才的重要性比较了。
德和才那个重要?
为什么说第一等人,是有德有才,第二等人是有德无才,第三种人是无德无才,第四种人是无德有才呢
才没有任何的错,错在用才做什么?
我们有了才以后,是帮助别人,还是妨害别人的利益。
德和才是相辅相成的,想要建立更大的德,就需要更大的才,所以有知行合一的教法,但是德和才有先后之分。
丘:比如杀人,我们认为杀人是侵害他人生存权,可杀人者认为他在结束他人在世间受罪的苦难,是在帮助人,比如长期受病痛折磨的人,谁能说的清?
破:你这个提问,是建立的形的思考上,也就是建立在杀人的这一件事情之上,你为何不建立在象上呢?也就是这件事的具体性质呢?
杀杀人犯,和杀人犯杀人,性质一样吗?
丘:不知道了。(哭)
破:这会儿是不是怀疑人生了?(笑)
西方思想的一个弊病,就是很多事情建立在形上思考,东方思想的一个很好玩的事情,就是建立在象上思考,看这件事的性质,以此来判断。
这是认识论上面的一个论断。
具体的分析这一件事情,他的动机,如果动机是符合不妨害他人(即他人自愿)的原则,这件事就是符合仁,也就是符合最基本的德的。
因为在形上来说,形可能相同,但是象是不同的,打比方说,道教五术之中的四柱算命,为什么八字相同的人,命运却各不相同呢。
就是因为形(八字)相同但是象(命运)不同。
说回德和才的先后问题吧,这是一个完整的论述。
德和才重要同样重要,因为需要才来建德,不然的话就只能说“有心无力”需要德来驾驭才,不然的话也只能说“魔”了。
我这里说的是外德,我们回归说内德,也就是我们建立的三观,以及我们的信仰问题。
比如说我看到一个人突然生病了,我们没有办法救他,但是如果我们会医术(才),我们就可以救他,救人就是建德,这是别人看得见的德。
为什么我说要德和才先后问题呢。
如果我们有才,而信仰并不坚定,打比方说,我们有法术(才),突然有一个人惹了我,我要报复他,这个时候我们虽然知道报复他不好,但是我们的感性控制了我,所以我报复了,因为我有手段,我妨害到他了。
这样好吗?
于整个社会来说,如果才在前面,我们的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?
如果他也会法术,两者互相斗争,所有人都是如此,那么社会会不会由此而动荡?
我们用才去妨害他人,他人用才来妨害我们,
别忘了前提,别人惹了我,本来是不大的事情,但是因为我们有法术,而去妨害他人,他妨害我小,而我妨害他大。
因为我要报复,在我信仰坚定(哲学模型稳固)的情况下,我不会报复。
一个人报复,可能影响力小,但是我们放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,这种报复,就是社会动荡的原因,
所以我们的德和才,应该先建立哪一个呢?
如果才建立在前面,然后人人用才在感性的指导下,做出一些妨害他人的事情,最终导致社会动荡,人们的幸福感减少。
而如果德建立在前面,然后人人在德的知道下,即使可能妨害到自己的一些利益,但是在全社会的情况之下,社会还是比较稳定的,人们的幸福感也不会因此而减少。
丘:若才跟不上德呢?
破:才跟不上德,至少不会妨害其他人,德跟不上才,就可能是妨害他人了。
妨害他人,是社会矛盾出现的根本原因。
所以应该先建立坚定的信仰,还是应该先建立术呢?
所以德和才没有那个重要的问题,而是有先后的问题。
丘:其实道理不难理解,但理解和接受是两个层面。
破:这就是三个境界中第一个境界和第三个境界
三个境界
一: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
二: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
三:看山依旧是山,看水依旧是水
第一个境界是接受。
第二个境界是理解的过程。
第三个境界是理解。
这三个境界时候所用的功夫,则是王国维先生所讲的三境界:
一: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
二: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
三:众里寻他千百度,暮然回首,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。
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,为什么说没有信仰的人或者民族是可怕的? 2020-08-23
邪教信仰人,为什么那么多人信仰基督邪教? 2020-09-17
信仰是什么?人为什么需要信仰?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信仰? 2020-12-13
心理学与宗教信仰,为什么人们会信仰宗教呢,从心理学上讲? 2020-08-29
基督信仰和心理健康,基督徒们,信仰在心理是有好处,但是你说耶稣是神,宇宙是神造的,你都见过啊,我就... 2020-09-30
我们的挑战心理知乎,全球化对穆斯林信仰和生活的挑战是什么样子的知乎 2020-08-22
因痛苦而逃避 心理学,心理学上说人都会追求快乐逃避痛苦,为什么中国古代女要包脚?那么痛苦还包,信仰的... 2020-09-05
宗教文化心理学,为什么人们会信仰宗教呢,从心理学上讲? 2020-09-06
情感咨询成都圣安米悦信仰O,成都圣安米悦心理咨询真有说的那么好吗? 2020-10-26
信仰 心理寄托,信仰是一种心理寄托吗?他们迷恋、信仰的原因是什么(例如信徒) 2020-09-04